石鼓区:“五区一园一线”战略赋能 河湖长制绘就生态新图景
石鼓区:“五区一园一线”战略赋能 河湖长制绘就生态新图景
石鼓区:“五区一园一线”战略赋能 河湖长制绘就生态新图景
衡阳市石鼓区湘江畔(pàn)。
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李霞 衡阳报道(bàodào)
“以前河水又浑又臭,脏得连在(zài)河边散步的人都少了。现在水清了,岸边还种(háizhǒng)满花草,成了我们散步的好去处!”家住衡阳市石鼓区湘江畔的退休教师刘桂芳,每天傍晚都会和(hé)老伴沿着(zhe)河岸(héàn)散步。在湘江、蒸水、耒水三江交汇处的石鼓区,曾经饱受污染困扰的河道,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蜕变。
三级(sānjí)河长体系织密治水责任网
走进石鼓区(shígǔqū)河长办,墙上的(de)“河湖(héhú)长制作战图”清晰标注着每条河道的治理责任。“我们建立了包含14名区级河长、19名镇级河长及29名村级河湖长的三级河长体系,确保每条河道都(dōu)有人管、管得好。”石鼓区河长办主任肖新启介绍道。
作为石鼓区的一名村级河湖长,黄(huáng)沙湾街道松木村的唐盛国深有感触:“以前河道(hédào)治理是(shì)‘九龙治水’,现在实行河湖长制,责任明确到个人。我每天都会(huì)沿着河道巡查,发现问题(wèntí)及时上报处理。”2024年,石鼓区三级河长累计巡河1031次,推动15件整改交办函及4项市级问题全部落实到位。
重拳出击破解(pòjiě)河道治理难题
针对工业废水偷排、生活垃圾堆积(duījī)等顽疾,石鼓区打出了一套治理“组合拳”。在湘江(xiāngjiāng)段排污口整治现场,施工人员正在进行(jìnxíng)溯源排查。“我们对每个排污口都进行了详细的溯源调查,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源(wūrǎnyuán)。”衡阳市生态环境局石鼓分局工作人员表示。
与此同时,石鼓区开展了(le)声势浩大的“清四乱”“垃圾(lājī)清零”行动。数据显示,2024年全区共清理河道垃圾15余吨(yúdūn)。“以前河里经常漂浮着各种垃圾,现在每天都有专人(zhuānrén)清理,河面干净多了!”在河边经营日杂店的老板陈勇见证了河道的变化。
全民参与绘就幸福河湖(héhú)新图景
石鼓区注重发动群众(fādòngqúnzhòng)参与(cānyù),建立了(le)“河长督查 + 公众监督”机制,鼓励市民通过热线电话(rèxiàndiànhuà)、网络平台等渠道,对河道问题进行监督举报,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、支持、参与河湖治理的良好氛围。“有一次我发现有人在河边偷倒建筑垃圾,拍照反映后,第二天就(jiù)看到有人来清理了。”热心市民赵女士表示。
如今的石鼓区,河道水清岸绿,生态环境持续(chíxù)改善。
石鼓区还严格落实省总河长令,完成6个重点排污口整治(zhěngzhì)工作,并实行常年禁捕,实现涉渔“三无”船舶全部清零。“现在河里的鱼明显多了,经常能(néng)看到白鹭(báilù)在水面捕食。”经常在河边(hébiān)游泳的市民周伟乐呵呵地说。
如今的石鼓区(shígǔqū),河道水清岸绿,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不仅吸引了众多(duō)市民前来休闲游玩,更带动(dàidòng)了乡村旅游、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。“周末来我们村休闲、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,村民的收入也(yě)增加了不少!”杨岭村党支部书记兴奋地说道。
从“生态痛点”到“生态亮点”,石鼓区(shígǔqū)立足“五区一园一线(yīxiàn)”发展格局,以河湖长制为抓手,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的(de)治理之路,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可借鉴(jièjiàn)的“石鼓经验(jīngyàn)”。“下一步,石鼓区将继续锚定‘五区一园一线’战略部署,以河湖长制为重要(zhòngyào)发力点,向着幸福河湖的目标大步迈进,让碧水清波成为城市最美的底色。”石鼓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