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三姿挺立“正气竹”!这所小学让清廉在挺拔脊梁中生长

体育正文 121 0

三姿挺立“正气竹”!这所小学让清廉在挺拔脊梁中生长

三姿挺立“正气竹”!这所小学让清廉在挺拔脊梁中生长

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祝璇 库恒 杨波)“看(kàn)得过瘾,听得享受!” 今年“五一”小长假,黄冈师范学院连送7天视听盛宴。该校(gāixiào)黄梅戏传承与(yǔ)创新党支部党员齐(qí)上阵,自排自演近40场节目,令市民游客大呼“专业”“精彩”。 传统戏曲如何传承(chuánchéng)创新?黄梅戏青年人(rén)才如何培养?观众的口碑,是响亮的回应,更是该支部探索融合党建(dǎngjiàn)的生动注解——以党建为魂,将赓续(jiānggēngxù)红色血脉、传承传统文化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,有效构建铸魂育人新格局。 多元(duōyuán)融合 以文化人 红色,是立德(lìdé)树人的鲜亮底色。 黄冈是革命老区,黄梅戏的发源地。扎根于红色沃土,黄冈师范学院党委(dǎngwěi)因材施“建”,大力探索推进分(fēn)领域党建。 音乐学院、黄梅戏学院党委整合声乐、舞蹈、器乐、表演等领域专家学者,组建教师(jiàoshī)团队,并注入红色基因,专注黄梅戏教学与研究(yánjiū)。依托该教师团队,学院成立黄梅戏传承与创新党支部,深入(shēnrù)实施“党旗领航、党建引领(yǐnlǐng)、党员示范”工程。 以文化(wénhuà)人(rén)、以文育人。红色文化、传统文化、校史文化,是融入该支部立德树人全过程的“天然养分”。 建于1905年的黄冈师范学院,至今已走过120年发展历程,孕育(yùnyù)了“尚师表、勇担当、秉诚朴(chéngpiáo)、图自强”的精神。 该支部发挥(fāhuī)艺术专业(zhuānyè)特长,挖掘学校百年红色校史,创排黄梅戏音乐剧《霜天红烛》,讲述以黄师兰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,坚持(jiānchí)办学的感人故事。 如今,《霜天红烛》已成为新生入学第一课。大家在观摩、参演中,扣好(kòuhǎo)“人生第一粒(dìyīlì)扣子”。 “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(jīngshén),令我敬佩,我以后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。”学生预备党员宋玲看过《霜天(shuāngtiān)红烛》很多场演出,但每一次都(dōu)深受触动。 创作红色作品培根(péigēn)铸魂,《霜天红烛》引发的(de)共鸣,正是“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”的真实写照。 “我们将支部建设与剧目(jùmù)创排(chuàngpái)相结合。”音乐学院、黄梅戏学院党委书记邱浩介绍,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大型(dàxíng)剧目创排工作,主抓创作、排练、巡演等重要环节。党支部通过专题学习、项目推进等,精心(jīngxīn)打磨剧目。 近几年,支部紧跟时代主题,创作《大(dà)别山红色薪传》《霜天红烛》等大、中及微型艺术精品50余部。立足“武鄂(wǔè)黄黄”都市圈(quān)文化建设需求,还在不断推出原创艺术精品,开展文艺惠民展演,助力地方文旅事业融合发展。 党旗领航、党建铸魂,汇聚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的磅礴力量。 创新与传承捷报频传,重量级荣誉纷至沓来。支部(zhībù)所属学院获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梅戏传承基地,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、全国工人先锋号、湖北省(húběishěng)首批(shǒupī)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,支部所在的教师团队入选(rùxuǎn)第三批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…… 锻造(duànzào)“红烛” 强师强教 教师(jiàoshī)是立教之本,兴教之源。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、管理、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(de)基本单位。 院长段友芳教授担任黄梅戏(huángméixì)传承与创新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,作为“双带头人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引领。支部因地制宜举办学术沙龙,送戏曲进校园、进乡村、进社区等活动,推动学校“黄师红烛”教师党建品牌(pǐnpái)做(zuò)实做强。 党建引领、思政铸魂、艺术创新(chuàngxīn)。段友芳(duànyǒufāng)介绍,支部定期召开集体(jítǐ)备课会(huì),引导教师将黄冈的红色文化、黄梅戏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,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大型剧目台前幕后工作,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。 在创排中受教育,师生思想觉悟不断提升。大二学生李靖萱在《霜天红烛》中饰演一名女学生,排练期间,她(tā)成为(chéngwéi)入党积极分子。从角色身上(shēnshàng)获得精神洗礼,她更加坚定入党信念。 “这是教学与科研的双向(shuāngxiàng)奔赴。”段友芳介绍,支部(zhībù)教师深耕黄梅戏文化理论研究和艺术表演,音乐学专业(zhuānyè)获批国家一流专业,支部近5年获批各级科研教研(jiàoyán)项目累计200余项,荣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奖(jiǎng)、湖北省音乐“金编钟奖”、湖北省戏剧“牡丹花奖”、省“五个一工程”奖等多个奖项。 这份成绩单,是党支部勇毅(yǒngyì)前行的坚实(jiānshí)足迹。支部发挥了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作用,成了团结师生的核心。 受到党支部的感召和身边党员的影响,95后青年教师(qīngniánjiàoshī)王思凯主动(zhǔdòng)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他曾是音乐学院(xuéyuàn)、黄梅戏学院的学生,硕士毕业后,他回到母校任教。如今,已是入党积极分子的他,继续研究舞美和音响设计,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(kàolǒng)。 黄梅戏传承与创新党支部(dǎngzhībù)关心支持青年教师的事业发展,加强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,把更多优秀人才集聚到事业中来(zhōnglái)。 新鲜血液的注入,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,支部在教学、科研(kēyán)、社会服务等(děng)领域中行稳致远。 讲台舞台 “双好(shuānghǎo)”育人 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“领头雁”,是党员队伍的带头人(dàitóurén)。 “五一”期间,支部书记段友芳一天都没有休息,连续7天担任总导演并在一线督阵。支部党员们(men)积极响应,180余名师生精心准备了一个月,风雨无阻奉上(fèngshàng)义务(yìwù)演出。 党委把方向、支部挑大梁(tiǎodàliáng)、党员打头阵。支部党员冲锋在前,涌现一批先进典型。其中,1人获评“湖北名师”“湖北省十佳(shíjiā)师德标兵”和“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”,9人次(réncì)入选湖北省文联中青年艺术人才库(réncáikù)、湖北省舞台艺术人才库等。 支部(zhībù)党员丁永钢长期致力于(zhìlìyú)音乐创作(yīnyuèchuàngzuò),为湖北、江苏、安徽等地创作黄梅戏30多部,呈现不同时期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,他将创作中的故事带到《歌曲写作》的课堂上,让大家在艺术中感受信仰的力量。 传道授业(chuándàoshòuyè)不止三尺讲台。支部秉承“做讲台上(shàng)的好老师,舞台上的好演员”的育人理念,教师党员言传身教,以一言一行影响学生。 “刚进校时,我对黄梅戏不感兴趣,但当我看到老师们用心用情(yòngqíng)的表演后,我被(bèi)深深地吸引,主动学习(xuéxí)戏曲,尝试登台表演。”学院学生、入党积极分子朱珈仪表示,毕业后想进入艺术团,将(jiāng)戏曲唱给更多人听。 支部打造“学、演、讲、赛(sài)”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,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,指导学生荣获全国第七届大艺节专业组(zhuānyèzǔ)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dàsài)国赛铜奖、省赛金奖等。 “老师鼓励我们积极参加比赛,给予了很多帮助。在一次次(yīcìcì)比赛中,我更加坚定了要成为(chéngwéi)一名音乐教师的理想。”学院学生、入党积极分子张贺楠说(shuō)。 锚定目标,实干笃行。学生奔跑在追梦的(de)路上(lùshàng),常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练习,音乐教室里不时传来婉转悠扬的曲调。学院洋溢着浓厚的艺术(yìshù)氛围,师生将红色故事、文化记忆融入唱词和旋律中,这是艺术的接力,更是精神的传承(chuánchéng)。 黄梅戏(huángméixì)传承与创新党支部,恰似红烛,以信仰之光照亮育人之路,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、高水平的(de)黄梅戏专业人才,为黄梅戏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(huólì),谱写着守正创新的时代华章。
三姿挺立“正气竹”!这所小学让清廉在挺拔脊梁中生长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