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台州黄岩:以“蹲点式”校地合作,引领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

体育正文 132 0

台州黄岩:以“蹲点式”校地合作,引领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

台州黄岩:以“蹲点式”校地合作,引领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

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徐文罡 蔡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(guānyú)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,落实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(gōngzuò)推进(tuījìn)会和全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,总结成效、交流经验,进一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,助力缩小“三大差距(chājù)”。6月24日-25日,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丽水松阳召开。 会上,台州市黄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《以“蹲点式”校地合作 引领传统(chuántǒng)村落保护与传承(chuánchéng)》为主题作经验发言。为破解传统村落“空心化”趋势严重,村落失“活”现象不断涌现等问题,黄岩区紧扣乡村振兴、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战略部署,深化校地合作模式,以“规划引领、文化激活、产业融合(rónghé)、人才赋能”为核心(héxīn),以长(yǐzhǎng)潭库区(kùqū)为中心,因地制宜探索“库区”周边传统村落的“连片式”保护,激活内生动力,缩小城乡差距(chājù),助力共同富裕区域标杆建设。 协作共建,以专业化视角勾勒村落保护的本地蓝图(lántú) 坚持规划引领,保证“延续性”。全面梳理乡村产业、社会文化和空间肌理等资源优势,按照“一村一主题(zhǔtí)、一片(yīpiàn)一特色、一乡一风景”的原则,从乡域、村域、村庄三个层面进行统筹规划,让乡村建设适合环境、适用技术、适宜人居,实现村落有机更新。截至目前,共有中国传统村落5个、市级传统村落4个,涉及民俗风情、古建筑等多种类型;乌岩(wūyán)头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“千万工程(gōngchéng)”典型案例,其“空心村”治理经验(jīngyàn)得到(dédào)时任省委书记袁家军批示肯定(kěndìng)。 实施在地指导,保证“独特性”。采取“在地规划”模式(shì),与同济大学团队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,聘请其担任首席专家,通过(tōngguò)参与(cānyù)式、渐进式(jiànjìnshì)、互动式规划方法,推进乡村规划建设实施。杨贵庆教授九年如一日,坚持每(měi)两周来一次黄岩,量身定做规划方案。如沙滩村每一幢建筑的改造、每一块青砖的修复,都得到了杨贵庆教授的点对点(diǎnduìdiǎn)指导,充分保障当地建筑特色得到延续和保护。 磨合(móhé)共建机制,保证“可行性”。在坚持整体规划建设的基础上,组建专门队伍听民声、凝共识,按照意见实时(shíshí)(shíshí)交流、规划实时修改、建设实时跟进“三实时”原则,实现专家—政府—村民良性互动。乌岩头村(tóucūn)等9个(gè)传统村落从近乎“空心化”的状态逆袭,其中布袋坑村2023年(nián)实现村庄(cūnzhuāng)整体营收超1000万元,村集体收入较十年前提升500%;乌岩头村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较2013年增加140%。 创新思路,以“1+1>2”模式(móshì)推进村落空间组合共生 传统建筑+绿色技术,探索村落(cūnluò)低碳式路径。对接德国巴斯夫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,引入(yǐnrù)地面防潮(fángcháo)、墙体隔热保温、雨水循环处理等10余项适用技术、适用材料,融合净零碳的(de)理念,对传统建筑进行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。如屿头乡(xiāng)沙滩村先后获评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、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、中国村庄发展研究的浙江样本等荣誉,登上(dēngshàng)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发布的《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——以中国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地区为例》报告。 闲置空间+时代功能,助力(zhùlì)村落再生式(shì)开发。结合功能置换、生态修复等形式,采用“微改造、低干预”策略,保留建筑原貌,植入现代功能,推动历史(lìshǐ)建筑焕活再生。如改建沙滩村原老卫生院、原老乡公所、老供销社及乌岩(wūyán)头村,建成“乡村振兴学院”南北校区,旨在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“同济智慧”和“台州方案(fāngàn)”“黄岩样本”。截至目前,学院已邀请11名同济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和21名本土(běntǔ)专家组成教学团队,成功开发20多个课程,配置15个现场教学点,开展立体化教学,吸引全国各地(gèdì)考察团178批次(pīcì)、2485人(rén),举办研讨班30批次、培训学员1868人。 生活空间+刚需配置,推动村落(cūnluò)宜居性建设。充分考虑现代人居生活特点,以“微介入”模式,将现代功能(gōngnéng)全面注入古村落,优化传统(chuántǒng)村落生活、生产配置,让传统村落留住人。改造后的(de)传统村落,先后吸引超150余名青创客、农创客、文创客来村创业。 挖掘优势,以地域性特色(tèsè)提升村落产业的创富质效 以共富工坊强链。搭建(dājiàn)“小橘灯”共富工坊,让零散农户、土特产资源产业“聚拢成拳”,带动(dàidòng)农户参与电商直播,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,开展城乡联动,持续拓展土特产销路。如屿(yǔ)头(tóu)乡沙滩村形成“屿头馒头(mántou)”拳头产品,2023年“屿头馒头”销售额达到约450万元,农产品总销售额达1200多万元。 以会议经济引流。依托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,以高端人才培训、高层次学术活动,带动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,产生“学院+基地”“学院+产业”联动发展(fāzhǎn)模式,推动宁溪—屿头片区周边休闲(xiūxián)农业、观光旅游、康养研学(yánxué)等业态发展。如沙滩村、乌岩头村的枕山酒店常年接待学院培训等游客源,每年可为村里增加20余万元收入(shōurù),带动农特产品销售1500多万元。学院疫情期间客流量(kèliúliàng)不降反升,增幅(zēngfú)达(dá)50%以上。 以(yǐ)在地资源(zīyuán)留人。依托永宁江、长潭水库等丰富山水资源和(hé)区域特色农副产品,结合特色非遗活动,以点带面,加大文旅资源展示度。如以“演太线”美丽乡村金廊工程为纽带(niǔdài),串联乡村振兴学院、高端休闲区等点位,形成演太双川金廊示范带,带动沿线农旅产业产值超9000万元(wànyuán),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集成(jíchéng)示范带;2023年宁溪(níngxī)“二月二”灯会,吸引超92万人次参与(cānyù),仅二月初二单日宁溪游客超15万人、进入宁溪镇的汽车超2万辆,游客消费超5000万元,均创历史新高。
台州黄岩:以“蹲点式”校地合作,引领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