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内蒙古:构建立体气象防灾体系|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

体育正文 154 0

内蒙古:构建立体气象防灾体系|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

内蒙古:构建立体气象防灾体系|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

2023年以来,内蒙古气象部门抢抓增发国债政策机遇,全面推进气象防灾减灾(jiǎnzāi)能力提升工程建设,通过织密监测网、升级预报预警平台、强化气象信息化(xìnxīhuà)支撑,构建起“卫星(wèixīng)监测、雷达组网、地面物联”的地空天一体化(yītǐhuà)气象防灾减灾体系,为守护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(zhùqǐ)一道坚实气象防线。

织网攻坚,填补监测空白带(dài)

“要切实将增发国债项目实施转化为加快补齐(bǔqí)关键领域短板弱项的民生实事工程。”工程建设伊始,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(júzhǎng)赵黎明强调,要实字当头(dāngtóu)、干字为先,要将“抓(zhuā)项目就是抓能力提升”的理念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行动自觉。

为高质量推进国债(guózhài)项目管理实施,自治区气象局成立增发国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管理办公室、监督(jiāndū)办公室,任命工程总工程师和总设计师,组建18个专项工作组,建立“周例会、月调度”分级调度机制,推进统筹(tǒngchóu)协调、项目管理和技术把关(bǎguān),监督检查(jiǎnchá)实现“全覆盖”“全流程”。

内蒙古气象部门(qìxiàngbùmén)在12个盟市规划设计“地、空、天”等各类观测手段互补、协同运行、交叉检验的(de)观测站网布局,填补气象灾害易发频发区域监测(jiāncè)空白带。2024年,气象部门建设(jiànshè)完成127套6要素(yàosù)智能气象站、6套交通气象站、4部X波段全固态天气雷达(léidá)、1套卫星数据接收系统,同步升级改造各类观测站设备3739件(套),天气雷达距地一公里监测覆盖率提升10%,有效提升了内蒙古地区中小(zhōngxiǎo)尺度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。

“十几年前建设的一部分自动气象观测站(zhàn)没有气压观测要素,无法有效捕捉到一些地面小尺度系统(xìtǒng)。”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素艳说,“通过本次国债项目,我们对99个观测要素单一(dānyī)、超期服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进行了升级换代,0.25°×0.25°网格近地面气压站网覆盖率提升至(zhì)37.90%,地面小尺度系统的精细(jīngxì)捕捉能力(nénglì)得到了提升。”

在5月21日至22日降水过程中,新建的准格尔旗X波段雷达精准识别出局地雷暴单体(dāntǐ)。准格尔旗气象局预报员(yùbàoyuán)提前精准预测(yùcè),及时发布雷电黄色预警,有效避免了雷电气象灾害风险和雷击损失。

图为准格尔旗气象局X波段全固态(quángùtài)天气雷达 拍摄:张敏

数字(shùzì)防汛,织密智能预警网

为更好保障气象业务(yèwù)软件(ruǎnjiàn)统筹集约建设,内蒙古气象部门通过增发国债气象项目,升级完善(wánshàn)原有业务系统和平台,建成(jiànchéng)数字化智能预报预警一体化业务平台、气候一体化业务平台和气象信息应用平台等三大平台,并相继投入业务应用。

5月26日,预报业务人员正在运用(yùnyòng)增发国债项目建设的“预报预警(yùjǐng)一体化业务平台”,并结合22至23日内蒙古中部地区同期罕见(hǎnjiàn)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,对各功能模块的入口(rùkǒu)适配、产品调取展示等进行测试。 拍摄:张莫日根

在自治区气象台会商室(shì),数字化智能预报预警一体化业务平台上逐小时降水演变图清晰可见。“该平台融合了10多类观测(guāncè)数据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,能提前6小时预判强对流天气路径(lùjìng)。”马素艳说。

2024年8月,平台监测预警为赤峰市(chìfēngshì)老哈河两次堤防溃口(kuìkǒu)险情处置提供了有力决策支撑(zhīchēng);依托数智化气象产品,通辽市科左后旗出现严峻汛情前,气象部门精准“叫(jiào)应”,5个镇场、34个嘎查村17000余人全部提前安全撤离,无人员伤亡。

目前,智能网格预报分辨率在全区区域达5公里,重点区域达1公里;预报要素实现了多种类、时间尺度无(wú)缝隙、空间(kōngjiān)范围全覆盖,预警信息实现12.6万应急责任人(zérènrén)“秒级”推送。

国产算力(suànlì),筑牢气象安全基座

统筹(tǒngchóu)推进数据资源与算法资源的(de)有效整合,可加快气象数据在(zài)行业部门的转化应用,更好发挥气象数据要素“乘数效应(xiàoyìng)”。“国债项目的实施,实现数据传输效率与安全防护能力实现质的飞跃,在构建(gòujiàn)智能信息化体系方面实现重要突破。”自治区气象数据中心主任李永利说。

走进自治区气象数据中心(shùjùzhōngxīn),蓝色指示灯在国产化智算集群上规律闪烁(shǎnshuò)。通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升级,扩充数据算力(suànlì)资源,新建16节点国产通用算力资源池、计算能力(jìsuànnénglì)约31.6TFlops(每秒浮点运算次数);新建6节点智算资源池、计算能力约1.12PFlops,扩容文件(wénjiàn)分布式文件存储资源2PB。

“混合精度算力(suànlì)达1.12PFlops,相当于每秒进行1.12千万亿次运算。气象数据(shùjù)并发(bìngfā)处理能力提升40%,数据解码耗时达到毫秒级。”自治区气象数据中心高级工程师池继忠说。

内蒙古还建成(jiànchéng)“区-盟市(méngshì)”两级高效互联、安全可控、畅通使用的全区气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,部署(bùshǔ)防火墙、零信任认证等设备,非法接入阻断率100%,密码安全达(dá)国家三级标准,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。

同时,高精度授时系统将时钟误差控制在0.1毫秒,核心业务恢复时间缩短至15分钟,大语言模型在智算平台部署运行,项目成果已应用在能源、教育、农业和应急管理等多个场景(chǎngjǐng)。如开发建设的“气象通”平台在兴安盟突泉县实现(shíxiàn)了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农田的可视化服务;成功接入锡林郭勒盟胜利西二号矿指挥调度(diàodù)(diàodù)中心,实现点对点精准调度和全天候(quántiānhòu)安全服务。

图为兴安盟突泉县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农田气象(qìxiàng)服务业务平台界面 拍摄:徐亮亮

作者:李红梅 王祯晗 闫平(yánpíng)
内蒙古:构建立体气象防灾体系|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